【全国】自学考试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点串讲
考点一: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基本矛盾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一、两对社会基本矛盾之间的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两对基本矛盾,是相互制约、有主次之分的。
首先,由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作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又决定社会的上层建筑,所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浙江自学考试网盾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起着主导作用。
其次,由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经济基础是联系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中间环节,所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的解决,又有赖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的解决。
二、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贯穿于每一个社会形态的始终。这两对矛盾制约和决定浙江自学考试网着其他各种社会矛盾,决定着整个社会的面貌,决定着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和客观趋势,决定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所以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考点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阶级的产生和本质
1.阶级的产生
到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出现了剩余产品,为阶级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社会分工以及随之而来的产品交换,出现生产资料私有制,使阶级产生的可能变为现实。
恩格斯说:“分工的规律浙江自学考试网就是阶级划分的基础。”为什么说分工的规律是阶级划分的基础呢?首先,有分工就必然有产品交换,而有了产品交换,就会剧财产的积聚和集中,使财富日益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从而促进私有制的形成和发展。而有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就把社会成员一分为二,即分为占有生产资料的剥削阶级和不占有生产资料的被剥削阶级。其次,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与对立。由于这种分工,出现了只消费不生产、只享受不劳动的浙江自学考试网人。这些脱离生产劳动的人,专门从事生产的管理以及政务、司法等活动,成为剥削阶级的组成部分。
2.阶级的本质
阶级就是在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生产体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各个社会集团,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上述的阶级定义表明,阶级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是一些经济集团,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经济标准,不能用政治标准和思想标准划分阶级。
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阶级斗争的含义
阶级浙江自学考试网斗争是指各对抗阶级之间的斗争,其中包括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斗争、上升时期的剥削阶级和腐朽没落的剥削阶级之间的斗争。
2.阶级斗争的原因
物质利益的对立是阶级斗争的根源。阶级斗争归根结底是由于物质利益的对立引起的,都是直接或间接为了某种物质利益而进行的。
3.阶级斗争的作用
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首先,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最明显地表现在社会形态更替浙江自学考试网的过程中。在阶级社会里,当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阻碍经济基础变革时,必然引起革命阶级和反动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直至爆发以推翻旧政权、建立新政权为目标的政治革命,而政治革命一旦成功,就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更替,把人类社会从一个较低的社会形态推进到一个较高的社会形态。
其次,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还表现在同一个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在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里,剥削阶级总是残酷浙江自学考试网地剥削和压迫劳动群众,使劳动群众无法生活下去,社会再生产无法正常进行。在这种情况下,被剥削阶级只有起来进行反抗,才能迫使剥削阶级做些让步、减轻一点剥削程度,以保证社会再生产正常进行,从而推动社会在各种不同程度上向前发展。
考点三: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是社会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社会革命是社会制度的根本质变,是用新的社会形态代替旧的社会形态;社会改革是同一社会制度(社会形态)总浙江自学考试网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一、社会革命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社会革命的含义
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是指夺取国家政权的斗争。只有进步的革命的阶级反对反动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的斗争,才是社会革命。
2.社会革命的原因
社会革命是社会基本矛盾的必然产物。社会革命的最深刻的根源,就在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以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3.社会革命的基本浙江自学考试网形式
从历史上看,暴力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基本形式。这是由国家的本质决定的。国家是统治阶级压迫被统治阶级的暴力工具。
4.社会革命的作用
首先,社会革命是阶级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决定性手段。当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发生尖锐冲突的时候,只有通过社会革命,才能推翻或摧毁旧的国家政权,建立革命阶级的政治统治,消灭旧的生产关系,确立或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从而用较高的社会形态代替较低的社会形态。
其次,人浙江自学考试网民群众在革命时期能发挥出创造历史的巨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人民群众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像在革命时期那样以新社会秩序的积极创造者的身份出现。
最后,革命阶级在革命斗争中受到锻炼和改造,成为建设新社会的基础。革命不仅要破坏一个旧世界,而且要建设一个新世界。革命阶级只有在革命实践中,才能学会建设新社会的本领。
二、社会改革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社会改革的实质和作用
1.社会改革的实质
社会改革是在一定社会制度下浙江自学考试网,为了解决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的某些部分或环节,使该社会制度得到持续存在与发展或自我完善,而对社会体制进行的改善与革新。
2.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
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都是为了解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从而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运动形式。同时,二者之间又有明显的区别。
首先,社会革命是人类社会的根本质变,是用新的进步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落后的社会制度;社会改革则是同一浙江自学考试网社会制度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不改变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
其次,社会革命是由被统治阶级发动的,目的是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社会改革则是由统治阶级或统治阶级内部的某种社会势力、社会集团发动的,目的是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
最后,从历史上看,社会革命往往要通过暴力革命的形式;社会改革虽然也要付出代价,甚至流血牺牲,但一般不需要采取大规模的武装斗争和暴力冲突的形式。
3.社会改革的作用
第一,浙江自学考试网社会改革可以巩固新生的社会制度或使原有的社会制度持续存在并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
第二,在社会主义社会以前,社会改革为新社会制度的诞生做量变和部分质变的准备。
第三,在社会经济、政治等社会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变更。社会改革具有在一定程度上破除旧思想、旧观念、旧风俗、旧习惯,树立新思想、新观念、新风俗、新习惯,提高精神文明水平的作用。
(二)社会改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社会改浙江自学考试网革的普遍性
社会改革的普遍性是指社会改革不仅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中,而且存在于有史以来的各种社会制度中。
2.社会改革的特殊性
社会改革的特殊性,是指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改革具有自己的特点,特别是指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与阶级社会的改革相比较,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第一,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主动的、自觉的,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改革是被动的、自发的,统治阶级往往是在被统治阶级强烈反抗的条件下,不得已而浙江自学考试网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某些调整的。
第二,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而进行的;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改革,从根本上说是从统治阶级的利益出发、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而进行的。
第三,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可以在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范围内,使各种矛盾不断地得到解决;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改革,只能暂时缓和一下社会的矛盾,但不能在旧社会制度本身的范围浙江自学考试网内最后解决它的固有矛盾。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
1.社会主义社会改革的性质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就是自觉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从而使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各方面的进步。
我国的改革之所以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它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
2.全面深化改革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浙江自学考试网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当前中国的改革是和发浙江自学考试网展、稳定相统一的过程。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稳定是前提,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改革是动力,只有通过改革,才能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社会稳定才能获得可靠的保障;发展是关键,只有通过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所有经济社会问题,才能使改革得以持续进行下去,才能使稳定获得坚实的物质基础。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人们可承受的程度结合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浙江自学考试网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结合点。
考点四:人的本质
人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种属性。自然属性是指人的肉体存在及其特性;社会属性是指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人与人结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人的本质不是由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的,而是由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的。马克思从三个方面对人的本质做了界定:
1.劳动是人的本质
这主要是因为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和特征,是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从事生产劳动,以获取自己所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
2.人浙江自学考试网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是人与人之间的区别,既包括不同时代的人之间的区别,又包含同一时代处于不同社会地位的人之间的区别。
由于人的具体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即它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所以它就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的;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发生相应变化的;在阶级社会里不是超阶级的,而是有阶级性的。
3.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
每个人都是根据自己的需要从事社会浙江自学考试网活动,积极地实现自己的存在;每个人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去与其他人发生社会交往和社会联系。
考点五: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历史观上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是广大人民群众还是个别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即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上,存在着根本分歧。
历史唯心主义片面夸大极少数英雄人物及其思想、意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历史是由英雄豪杰、帝王将相、立法者、思想浙江自学考试网家创造的,否认广大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这种观点是根本错误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劳动群众的历史,于是得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结论。
二、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1.人民群众的含义
人民群众是指推动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这个范畴既有量的规定性,又有质的规定性。从量的规定性来看,它是指社会成员的大多数,是相对于个人而言的;从质的规定浙江自学考试网性来看,它是指一切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社会力量。
2.人民群众的作用
第一,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最伟大的物质力量。
第二,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首先,人民群众的物质生产活动,创造了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从事精神活动的物质前提。其次,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创造的源泉。最后,人民群众中包含许多知识分子,直接创造精神财富成果。
第三,人浙江自学考试网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革命的主体,一切真正的革命运动,都必须广泛地唤起民众才能取得胜利。
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人民群众却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既定的历史条件的制约。
三、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一)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观点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观点。党的群众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浙江自学考试网。
第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第三,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第四,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二)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1.群众路线的内容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一切为了群众”,这是群众路线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这是由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决定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者,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以外没有自己的私利。
“一切依靠群众”,这是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
“从群浙江自学考试网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方法,也是群众路线的基本工作方法。
2.坚持群众路线
坚持群众路线,就是要坚持人民是决定我们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坚持群众路线,就是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群众路线,就是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群众路线,就是要真正让人民群众来评判我们的工作。
考点六:商品经济
一、商品经济及其产生
1.商品经济的含义
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直接以交换为浙江自学考试网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就是商品经济。所以,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
2.商品经济的产生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需要两个基本经济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这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和基础。
第二个也是决定性的条件,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二、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
1.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一种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浙江自学考试网属性,即物品的有用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它是由物品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特性所决定的。
2.价值
价值指的是生产商品时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们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价值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3.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商品必然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可能有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而价值则寓于使用价值之中;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浙江自学考试网值的物品,也不是商品,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因素。
三、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所决定的。这种劳动的二重性就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生产商品的劳动从一方面来看是具体劳动。各种商品具有不同使用价值,是由各种性质和形式不同的具体劳动所生产出来的。这种生产一定使用价值,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就是具体劳动。
生产商品的劳动从另一方面来看浙江自学考试网又是抽象劳动。生产各种商品的劳动尽管其具体形式千差万别,但其共同点都是人们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即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支出。这种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抽象劳动。商品的价值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也就是抽象劳动的凝结。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它们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并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商品生产者在从事具浙江自学考试网体劳动的同时,也就支出了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生产商品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劳动的社会属性。
四、商品的价值量
(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两个条件所决定:
第一,由生产的浙江自学考试网客观标准条件,即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所决定,也就是现时某一生产部门中大多数同类商品的生产所使用的生产资料条件,以及所达到的技术装备水平所决定。
第二,由生产的主观标准条件,即由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平均的劳动强度所决定。
2.商品的社会价值和个别价值
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商品价值量,叫作商品的社会价值;而由各个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所形成的价值量,是商品的个别价值。商品交换是按照其社会价值进浙江自学考试网行的。
3.商品价值量的其他相关因素
(1)商品价值量同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关系
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一般劳动者都能从事的劳动。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术专长的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复杂程度不同的劳动所生产的各种商品,其价值量的确定,是通过把一定量的复杂劳动换算为多倍的简单劳动来实现的。
(2)商品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浙江自学考试网的关系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或能力,通常由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而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五、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一)货币的本质
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体现着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二)货币的职能
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浙江自学考试网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
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是指货币是衡量和计算一切商品价值量大小的社会尺度。商品的价值用货币来表现就是商品的价格。
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是指货币起着商品交换媒介的作用。
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被保存起来。
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是指在商品赊购赊销过程中,当到期偿还货款时货币所执行的还款职能,以及用于浙江自学考试网清偿债务,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所执行的职能。
货币的世界货币职能,是指货币越出一国的范围,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考点七: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劳动和私人劳动的矛盾。
一、社会劳动和私人劳动双重属性形成的条件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分工这两个条件的存在,客观上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必然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双重属性。浙江自学考试网
二、社会劳动与私人劳动的矛盾及其表现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条件下,生产商品劳动的私人性,往往使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不能与社会的需求相符,从而导致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发生矛盾。
这个矛盾有两种表现:一是如果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不符合社会需要,全部销售不出去,其私人劳动就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二是如果商品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只能部分销售出去,或者他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其私人劳动就只浙江自学考试网能有一部分转化为社会劳动。
三、社会劳动与私人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社会劳动与私人劳动的矛盾,之所以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因为这一矛盾决定着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或者其私人劳动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社会劳动,决定着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的地位,以及盈利或亏损的程度,从而决定着他们在两极分化中的命运。
考点八:价值规律浙江自学考试网及其作用
一、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
1.价值规律的内容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这个规律体现着商品经济发展运动过程的必然趋势,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
2.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随着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价格有时高于价值,有时低于价值,价格总是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
二、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浙江自学考试网经济中,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以下几方面作用:
(1)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分配的比例,即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
(2)价值规律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考点九: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通过雇佣劳动制度剥削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经济制度。
一、货币转化为资本和劳动力成为商品
(一浙江自学考试网)货币转化为资本
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二者有本质的区别。作为货币的货币,只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起着媒介的作用,不会发生价值的增殖。而作为资本的货币,是由资本家先用货币购买一定数量的商品,然后再将商品卖出,换回更多的货币,实现了价值的增殖。这个增殖额就是剩余价值(m)。正是发生了这种价值增殖,产生了剩余价值,从而使货币转化为资本。所以,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浙江自学考试网化为资本的前提。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
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劳动者有人身自由。二是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必须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劳动力作为商品同样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这一部分时间可还原为生产出劳动者所浙江自学考试网消费的生活资料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此,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以下三部分生活资料的价值:一是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二是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三是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用以培训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
劳动力的价值决定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因素。这就是说,雇佣劳动者的必要生活资浙江自学考试网料的种类和数量,要受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各个国家风俗和习惯的制约。
(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具有重要的特点。普通商品在消费或使用时,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价值也消失或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进行生产劳动的能力,它的消费或使用就是劳动。而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则形成价值。因此,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不仅能创造出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的浙江自学考试网价值更大的价值,从而能为劳动力的购买者带来剩余价值,这对于剩余价值的生产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二、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过程是价值增殖过程的手段。
1.劳动过程
劳动过程是人们通过有目的的活动,运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工,创造具有特定使用价值的产品的过程。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具有以下两个重要浙江自学考试网特点:一是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二是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2.价值增殖过程
剩余价值的产生是由于资本家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以上,从而劳动力所创造的全部价值,超过了劳动力的价值,价值增殖过程就实现了,这就是资本价值增殖的秘密。所以,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从上述分析可见,在生产过程中,工人一天的劳动时间实际上分为两部浙江自学考试网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时间,用以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时间,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
三、资本的本质及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1.资本的本质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的本质体现为被物的外壳所掩盖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剥削和被剥削的生产关系。
2.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以两种形式存在:生产资料形式和劳动力形式。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浙江自学考试网
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所以叫作不变资本(c)。
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实现了价值增殖,所以叫作可变资本(v)。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是马克思的重要理论贡献。第一,它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第二,它为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根据,正确地表明资本主义剥浙江自学考试网削程度的是剩余价值率。
3.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率就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用m′表示剩余价值率,则m′=m/v。雇佣工人的工作日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剩余价值率因而也可以用另一种形式表示,即m′=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考点十: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
一、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
资本家提高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方法多种多样,概括起来有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1浙江自学考试网.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作绝对剩余价值。资本家除了用延长工作日的方法以外,还用提高劳动强度的方法强对工人的剥削。
2.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作相对剩余价值。
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必须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需要降低劳动力价值。而浙江自学考试网劳动力价值是由工人及其家庭必要的生活资料价值所构成,因而就需要降低这些生活资料的价值。为此就必须提高生活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以及与之相关的生产资料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当上述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即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后,单位商品价值便会下降,劳动力价值随之下降,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便会缩短,剩余的劳动时间则相应延长,从而生产出相对剩余价值。由此可见,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社会劳动浙江自学考试网生产率提高为条件的。
在现实生活中,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总是从个别企业开始的。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使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从而能够比其他资本家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即获得超额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就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为了追求超额剩余价值,各个资本家之间进行激烈竞争。少数企业不可能长期垄断先进生产条件,当先进技术得到普及以后,该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将会提高,从而导致商品的社会价浙江自学考试网值下降,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便会消失,原来的超额剩余价值就不存在了。但是,由于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降低,劳动力价值也相应降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从而生产出相对剩余价值。因此,超额剩余价值虽然在个别资本家那里消失了,但所有的资本家却都可以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而得到相对剩余价值。由此可见,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
二、剩余浙江自学考试网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就是资本通过组织雇佣劳动进行生产,占有工人的剩余劳动,并不断提高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来达到获取剩余价值的目的。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剩余价值规律,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剩余价值规律体现着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
第二,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支配着资本主义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各个环节。
第三,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浙江自学考试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衰亡的全部过程。考点十一:单个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资本是在不断的循环周转运动中实现着价值的增殖,而能够发生价值增殖的资本是产业资本,它包括工业、农业、运输业等各个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
一、单个资本的循环
(一)资本循环的含义
单个产业资本在其现实循环运动过程中,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即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与这三个阶段相适应,产业资本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浙江自学考试网能形式。产业资本依次经过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价值增殖,最后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就是资本的循环。
(二)资本循环的过程
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购买阶段。购买阶段,资本家到市场上用货币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准备条件。产业资本循环的购买阶段,就是从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的阶段。
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二阶段——生产阶段。生产阶段是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它在资本循环中是决定性浙江自学考试网的阶段。生产阶段是由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资本不仅发生了形态上的变化,而且资本在数量上也发生了变化,实现了价值增殖。
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三阶段一一销售阶段。在这个阶段上,把生产出的新商品销售出去,换回一定数量的货币。销售阶段就是由商品资本转化为增殖了的货币资本的阶段。
产业资本的全部循环运动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与这三个阶段相适应,产业资本依次采取三种不同的职能形式,即货浙江自学考试网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货币资本的职能是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准备条件;生产资本的职能是使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结合,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出包含着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商品;商品资本的职能是通过商品的销售,使包含在商品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得到实现。
二、单个资本的周转
(一)资本周转的含义
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过程,就是资本周转。
(二)资本周转的影响因素
产业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对剩余价值的生浙江自学考试网产具有重要影响。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有两个因素:一是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二是生产资本的构成,即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以及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自身的周转速度。
1.资本周转时间与资本周转速度
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越短,资本周转速度就越快;反之,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越长,资本周转速度就越慢。
2.生产资本与资本周转速度
(1)生产资本的构成
生产资本的不同构成部分,依据其浙江自学考试网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两个部分。
固定资本是指产业资本家用于机器、工具、厂房、设备等劳动资料上的那部分生产资本。依据这部分资本价值周转方式是多次转移、多次收回的特点,把它称为固定资本。
流动资本是指产业资本家用于原料、材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和用于劳动力的那部分生产资本。依据这部分资本价值周转方式是一次投入、一次收回的特点,把它称为流动资本。
(2)生产资本的构成对资本周转的影响
生浙江自学考试网产资本的构成对产业资本家预付的全部资本的周转速度具有重大影响,这种影响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在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所占的比重越大,预付总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就越慢;在生产资本中流动资本所占的比重越大,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就越快。
二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本身的周转速度。在生产资本中的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例一定的条件下,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本身的周转速度成浙江自学考试网正比变化。
考点十二: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主要包括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政党制度、选举制度、三权分立制度、民主制度等,其中国家制度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
一、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
资本主义国家制度有国体和政体两个方面。
资本主义国家的国体是资产阶级专政,即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专政。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机构的构成形式,主要有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种形式。浙江自学考试网
1.君主立宪制
君主立宪制分为议会君主制和二元君主制两种类型。目前世界上实行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大多数都实行议会君主制,英国和日本是其典型代表。世界上只有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二元君主制,如约旦等国。
2.民主共和制
民主共和制分为议会共和制与总统共和制两种类型。现今的德国、意大利等国就是实行议会共和制的国家。美国是实行总统共和制的典型国家。
民主共和制除了议会共和制与总统共和制两种基本类型以外,还有浙江自学考试网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半总统制与委员会制。法国是实行半总统共和制的典型国家。世界上有瑞士等少数国家实行委员会制。
二、资本主义的政党制度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主要有三种类型,即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
一党制曾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一段历史时期中实行。目前实行两党制的典型资本主义国家是美国。目前实行多党制的有法国、意大利等资本主义国家。
三、资本主义的“三权分立”制度
所谓三权分立是将资本主义国家的最高权力分浙江自学考试网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部分权力,三者分别由不同的国家机构行使。一般来说,议会掌握立法权,政府掌握行政权,法院掌握司法权。
四、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
资产阶级民主制以议会制为核心和主要标志,以三权分立制、普选制、两党制(或多党制),以及公民享有各种权利为主要内容。
考点十三: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一、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
迄今为止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即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浙江自学考试网两个阶段。
1.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自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产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之前,资本主义的发展处于自由竞争阶段。
2.垄断资本主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到垄断阶段。
1916年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把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概括为五点: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资本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重要地位;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垄浙江自学考试网断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垄断资本主义又有了一些新的发展变化。这以前的垄断主要是私人垄断,或称一般垄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或者说政权的力量日益深入地介入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国家垄断取代私人垄断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形式、新特征。
二、垄断的形成
1.垄断的含义
垄断是指一个或几个大型企业占有一个经济部门的全部或绝大部分的生产或流通浙江自学考试网份额,并因此达成协议,垄断该部门的生产或流通,控制相关商品的价格,从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的情况。
2.垄断形成的原因
生产和资本不断扩大规模、日益集中,这是垄断产生的物质条件和基础。
垄断是从自由竞争中产生的。资本主义企业在自由竞争中,会不断通过资本积聚和集中来扩大规模,从而引起生产和资本的不断集中。当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自然而然地走向垄断。
本来,生产和资本的集中是在自由竞争中产生、在自由浙江自学考试网竞争规律的作用下实现的,可是一旦垄断形成,事情就走到了其出发点的反面。因为,在一个部门的大部分生产或流通为一个或几个大企业所控制的情况下,竞争的格局会发生变化,因竞争对手之间势力强大或势均力敌,继续竞争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不如放弃竞争,通过协商达成协议,形成垄断,并可坐享因垄断而带来的高额利润。这样,垄断就出现了。
三、垄断组织的形成与发展
1.垄断组织的含义
垄断组织是指若干资本主义大企业联合起来操纵浙江自学考试网和控制某一部门或几个部门绝大多数产品生产和销售及原料市场,以保证获得高额垄断利润的组织。
2.垄断组织的形成与发展
到20世纪上半期,较为重要的垄断组织形式有:卡特尔、辛迪、托拉斯和康采恩。卡特尔,即通过生产或经营同类产品的一些大型垄断企业之间较稳定的垄断协议形成的、在生产或流通的某个或某些环节实行垄断的组织形式;辛迪,即把一些在法律上和生产上还是独立的大垄断企业在流通环节上统一起来,进行垄断经营浙江自学考试网的组织形式;托拉斯,即垄断了某种商品生产和经营全过程的独立的大型垄断企业;康采恩,即由一两个特大型垄断企业为核心,联合了各方面各领域一大批企业所形成的超大型垄断集团。
20世纪后半叶,垄断组织的形式又有较大发展,主要特征是混合联合企业的兴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竞争进一步剧,生产和资本进一步集中,使垄断统治进一步强,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企业兼并速度浙江自学考试网快,混合兼并占主导地位。
第二,企业规模扩大,垄断程度提高。
第三,垄断组织的生产经营多样化,混合联合企业大量涌现。
第四,垄断组织向国际化方向发展,跨国公司迅速增。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形成了新的垄断组织形式和垄断资本国际经济组织的载体——跨国公司。
四、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形成及其统治
(一)金融资本
金融资本,是由垄断的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通过金融联系、资本参与和人事参与,融合或混合生长构成的一种新的浙江自学考试网资本形式,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实际上的统治者。
(二)金融寡头
1.金融寡头的含义
掌握金融资本,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称为金融寡头。
2.金融寡头的统治
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实行“参与制”实现的,参与制是通过控制一定数量的股票从而层层控制许多企业的经济上的统治方式。
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个人联合”的方式实现的。金浙江自学考试网融寡头可以直接出马或者把自己的代理人送进政府和议会,通过掌握政权利用政治力量为其垄断统治服务;或者是把政府的高官拉下水,让他们在其政治活动中为金融寡头的利益服务。
五、垄断和竞争
1.垄断和竞争并存
垄断产生后,竞争依然存在,这是因为:
首先,竞争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和核心机制,有商品经济就必然存在竞争。资本主义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竞争不会消失。
其次,从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中现实的经济主浙江自学考试网体来看,虽然在某些部门存在着垄断组织,但也还存在未形成垄断的部门及大量的非垄断企业,这些经济主体之间必然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关系,即使是已形成垄断的部门,也绝大部分是几个垄断企业并存,它们之间本质上依然是相互竞争的关系。
2.垄断阶段和自由竞争阶段竞争的区别
第一,竞争的目的不同,垄断时期竞争的目的是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第二,竞争的手段有了新的变化,不但以前的各种竞争手段在继续使用,而且由于垄断的存在,各种浙江自学考试网凭借垄断地位采取的新的竞争手段层出不穷、花样翻新;
第三,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后果不同,由于垄断组织的实力及其所采用的手段与自由竞争阶段的企业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竞争的激烈和持久及其造成的破坏,也大大超过了自由竞争阶段;
第四,竞争的范围不同,垄断阶段的竞争不仅存在于国内,而且扩展到了国外,除了经济领域的竞争外,还在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展开激烈的竞争。
1.垄断利润的含义
垄断利润即垄断资浙江自学考试网本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所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第一,来自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剥削;
第二,垄断资本可以通过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来控制市场,从而可以获得一些其他企业,特别是非垄断企业的利润;
第三,通过强对其他国家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获浙江自学考试网取的海外利润;
第四,通过资本主义国家政权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从而将劳动人民创造的国民收入的一部分变成垄断资本的收入。
3.垄断利润的实现
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垄断组织制定的垄断价格来实现的。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在销售或购买商品时,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的、旨在保证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
垄断价格大体可分为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垄断高价是指垄断资本在出售自己产品时规定的超过商品价值和生产价格的垄断浙江自学考试网价格;垄断低价是指垄断资本在购买生产资料时规定的低于其价值和生产价格的垄断价格。
考点十四:经济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其原因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过程。
2.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经济全球化是在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浙江自学考试网国际化与资本的国际化不断发展的条件下的必然产物。
当社会分工越出了国界,就进一步发展为国际分工。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各国经济的孤立性和闭关自守状态被打破,资本主义的生产日益向着国际化生产和交换的方向发展。
在国际经济发展中,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生产国际化的发展,资本的国际化也同时在发展。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资本国际化主要表现为商业资本的国际化,这主要是通过国家与国家、国浙江自学考试网家与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换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国际市场和国际分工体现出来的。一般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国际化的形式除了商业资本国际化继续发展之外,借贷资本的国际化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主要通过资本输出并带动商品输出,形成国际垄断同盟,从经济上瓜分世界,最终形成帝国主义时期的殖民体系等体现出来。战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国际化中产业资本国际化的进程大大快了,具体的表现就是私人和国浙江自学考试网家垄断资本不断扩大在国外的投资,兴建生产性企业。
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
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其内容包括很多方面,大体可从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三方面来考察:
1.生产的全球化
早期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国际分工主要是所谓垂直分工,即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事工业生产,经济落后的不发达国家从事农业和原材料、初级产品生产;战后,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出现了工业国之间浙江自学考试网的水平分工,并进而从过去的在世界范围内按部门实行专业化分工,发展到按工艺和生产阶段实行专业化分工。
2.贸易的全球化
3.资本的全球化
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输出意味着资本国际化开始出现。
三、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
2008年由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扩展到世界各国,引起了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全球性金融和经济危机。在这场危机的影响下,西方国家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社浙江自学考试网会民生等方面都出现了不少问题:
第一,经济发展“失调”。具体表现为:复苏缓慢,增长乏力,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失衡,风险增和债务负担沉重等。
第二,政治体制“失灵”。具体表现为:在选举方面,西式民主往往难于选贤。在两党制或多党制条件下,政党利益可能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形成政党恶斗。在国家治理方面往往陷入“民主陷阱”,使政府决策短期化。
第三,社会融合机制“失效”。具体表现为:社会极端思潮抬头,一些欧洲浙江自学考试网国家出现右翼势力抬头的迹象;社会流动性退化,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中产阶层萎缩,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健康流动“凝固化”;社会矛盾激化,“群体性事件”频发。
四、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积极影响
经济全球化使社会分工得以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各种生产要素在国家间流动和优化配置,由此可带来巨大的分工收益,推动世界生产力的发展。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实际主导者和主要受益者。
经济全球化对广大发展中国家也有一定积极影响浙江自学考试网:它们可以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调整与优化国民经济结构,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国内的就业,促进国内的消费,强同世界各国的联系与交流。
2.消极影响
其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在扩大。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规则是发达国家主导制定、进程是发达国家主导的,发展中国家受益少,甚至有被边缘化的风险。
其二,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浙江自学考试网可能同时发生。
其三,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体制、政府领导能力、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等都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
其四,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相互依赖越来越强,而有效的全球性协调机制却没有建立起来,这就使得爆发全球性经济危机的风险不断增大。
考点十五: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最早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自学考试网16—17世纪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初期发展阶段即已出现。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作是英国人莫尔写的《乌托邦》和意大利人康帕内拉写的《太阳城》。
18世纪以后,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在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继续发展,代表人物有巴贝夫、摩莱里、马布利等。
19世纪初期欧洲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工人运动的实践中,总结、吸收前人优秀思想成果,逐步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浙江自学考试网1847年年底他们受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委托起草并于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是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它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公开面世。
二、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
1.无产阶级革命的地位
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这是因为浙江自学考试网:
第一,无产阶级革命是要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社会革命,这是同以往私有制之间相互取代所发生的革命根本不同的。
第二,无产阶级革命是最终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剥削和阶级统治的革命。
第三,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第四,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进程。无产阶级通过革命夺取政权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为了迈向共产主义。
2.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式
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因为革命的根本问题浙江自学考试网是国家政权问题。
3.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革命要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才可能成功,即同时胜利论。也就是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革命时机成熟时,在一个时期内相继爆发无产阶级革命,形成一个相互支持和相互促进的革命高涨的局面。恩格斯指出:“在这些国家的每一个国家中,共产主义革命发展得较快或较慢,要看这个国家是否有较发达的工业,较多的财富和比较大量的生产力。”可见,革命的发生归根浙江自学考试网结底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列宁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俄国无产阶级于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在彼得格勒举行了十月革命武装起义,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的诞生。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考点十六: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一、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浙江自学考试网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
第一,这些国家已具备一定程度的社会化生产力,这是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
第二,这些国家发生社会主义革命时的客观形势和主观条件,使得它们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能够获得革命的成功。
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第一,在这些国家里大力发展生产力,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第浙江自学考试网二,在这些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第三,这些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是在与资本主义国家并存的环境下,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中前进的,面临着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第四,这些国家的执政党和广大人民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完善,对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利用,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考点浙江自学考试网十七: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开拓前进
一、社会主义在开拓中前进的客观性
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主要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
第一,同一切新生事物一样,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其成长过程必然不会一帆风顺。
第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运动,推动了社会主义的经济社会发展。
第三,世界经济政治形势错综复杂的发展变化,国际经济政治秩序和格局的变动演化,也是决定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一个影响因素。
二浙江自学考试网、社会主义在自我发展和完善中走向辉煌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向世人展示了社会主义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光明前景。总结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第一,要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
第二,要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第三,要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与步骤,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第四,要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保证。
考点十八: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浙江自学考试网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一是工人运动的发展,二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工人运动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阶级基础。
1847年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这是马克思、恩格斯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同工人运动相结合,建立的第一个国际性的党组织。1869年成立的德国社会民主工党,是最早在一个国家里建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1898年,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同俄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创立了俄国社会民浙江自学考试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最简要、最明确的表述。它表明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
工人阶级代表最先进的社会生产力,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马克思主义政党由工人阶级中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所组成。
三、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浙江自学考试网的党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马克思主义政党代表工人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对工人阶级来说,只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全人类都得到解放,才能最终使自己得到彻底解放。因此,共产主义是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追求的奋斗目标。
四、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新型政党,它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为人民谋利益的根本宗旨与为实现浙江自学考试网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根本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五、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
民主集中制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是民主与集中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团结统一的党。
马克思主义政党还是有严格纪律和战斗精神的党。
考点十九: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信念
1.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和社会理想就是彻底解放全人类,在全世界实现共浙江自学考试网产主义。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信念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归宿,是凝聚一切进步社会力量、推动社会不断前进的精神航标。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人民的历史使命和共同理想。
3.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关系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二者相辅相成,相互结合与促进,有机联系和统一。
一方面,远大理想是现阶段共浙江自学考试网同理想的奋斗目标。。
另一方面,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是远大理想的坚实基础。
考点二十: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实践是认识和知识的唯一源泉。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需要、新的研究课题,推动认识浙江自学考试网的发展。恩格斯指出的:“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第二,社会实践为认识不断提供新的经验和新的观察、研究的物质手段。
第三,社会实践推动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人们从实践中获得的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否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相一致,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必须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得到证明。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人们通过实践浙江自学考试网,达到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然后用这种认识指导人们去实践,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以满足人们的需要。URL: http://m.zj.zikaoguo.com/index.php/zhiliao/4919.html
文章来源:http://m.zj.zikaoguo.com/index.php/zhiliao/4919.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自考东培题库
浙江自考网,为浙江自考考生提供专业免费的自学考试资讯、提供浙江自考本科官网报名入口、、自考本科、自考大专的考前辅导培训,提供便捷的自考成绩查询、自考院校、自考专业等等丰富的自考资讯,同时,也为广大参加浙江自考的考生提供丰富的自考学习资料。
我们努力为全国自考考生编撰整理了全专业的自考练习题库,提供浙江甚至全国所有院校专业的在线题库练习和自考课程。该小程序免费练习,不需要安装,每个自考学员都可免费使用,并且在线自考课程仅售¥38元/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