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心灵共鸣
(1)定义:在文学接受过程中接受者与作家或作品中的人物产生情感沟通,也指不同的接受者在阅读同一作品时,产生的大致相同的激动或兴奋的审美体验。
(2)产生共鸣的根本原因
①人性情感的相通性。人们如果处在相近似的生活境遇,往往就会产生相似的具体情感。
②审美体验的共同性。不同的时代、民族、阶层的读者对于美的事物与形式也会产生相似的“共同美感”。
23.鲁迅的《狂人日记》表明了他对中国几千年封建文化的价值评判和文明进化论的价值观。
24.所谓的文学的社会交往,是指通过文学接受而形成与或传播普遍社会价值观的过程。孔子“兴观群怨”中的“可以群”揭示了文学接受的社会性与交际性,它可以把个别的分散的接受者整合进更大范围更具共同性的社会群体之中。
25.在人类的社会交往方面,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领袖、德国思想家哈贝马斯曾提出他的“交往行为理论”。他认为,社会交往是通过语言进行的人际交往,体现了具有普遍价值的“交往理论”。具体而言,交往理论包括真实性、正确性和真诚性。
26.文学批评是在文学接受的基础上,以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的各种文学现象进行研究和评价的文学活动。
27.文学批评与文学接受的区别
(1)文学接受的对象通常只限于文学作品,而文学批评虽以作品为主要对象与基本出发点,却往往涉及更广泛多样的文学现象。
(2)文学接受突出个体性,是个人化的阅读和创造;文学批评则是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性接受,批评者代表的不仅是个人,而且也是一定的读者群的观点。
(3)文学接受者需要一定的审美能力,却不一定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文学批评却往往受过一定的职业化训练,具备了必要的理论背景、知识框架与批评方法,能够熟练地运用专业术语写作。
28.文学批评的意义
(1)从文学批评与作家的关系来看,文学批评对作家具有规范、引导的重要作用,是社会对文学作品的主要反馈形式之一。
(2)从文学批评与接受者的关系看,文学批评可以帮助接受者深入理解作品,对接受者的文学价值观念具有重要的影响与塑造作用。
(3)从文学批评与社会的关系来看,文学批评通过作品的分析、评价表达出某种价值观念与理想,从而对社会发生实际影响。
29.文学批评的方式
(1)审美体验:批评家首先要成为接受者,就必须要对作品产生审美体验。
(2)理性分析:批评家要跳出一般的接受过程,而以冷静的审视目光对待作品。
(3)价值判断:价值判断即批评家须对作品做出高下优劣的主观评价。
30.中国古典的文学批评方法
(1)印象式批评
这是感想式的鉴赏式的批评,或三言两语、点到即止,或以诗论诗、用形象比喻表达感受。严羽《沧浪诗话》评李白和杜甫中说道:“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2)诠释式批评
以诠解词句、阐释原意为主的批评方法。《诗经》的注解即开诠释式批评的先河。诠释式批评以疏通文字为前提,其次是阐发作品的主题和作家意图,以复原作者的本意为诠释目的。
(3)评点式批评
在原作上加以批注、点评并与原作一同印行的一种批评方法。
URL: https://m.zj.zikaoguo.com/tiku/mianfeitimu/3273.html
文章来源:http://m.zj.zikaoguo.com/tiku/mianfeitimu/3273.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自考东培题库
浙江自考网,为浙江自考考生提供专业免费的自学考试资讯、提供浙江自考本科官网报名入口、、自考本科、自考大专的考前辅导培训,提供便捷的自考成绩查询、自考院校、自考专业等等丰富的自考资讯,同时,也为广大参加浙江自考的考生提供丰富的自考学习资料。
我们努力为全国自考考生编撰整理了全专业的自考练习题库,提供浙江甚至全国所有院校专业的在线题库练习和自考课程。该小程序免费练习,不需要安装,每个自考学员都可免费使用,并且在线自考课程仅售¥38元/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