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接受者的审美心理结构
(1)定义:接受者原有的文学知识、审美趣味以及阅读过的作品所构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图式。
(2)两个层面
①审美心理结构首先是个人性的。
②审美心理结构的集体性层面则是接受者受到时代文学风尚、民族审美文化积淀与艺术惯例的影响而形成的。
③对于审美心理结构来说,个人层面显示了它的独特性与偏爱性,集体层面则意味着它的公共性与沟通性。两者不同比例的交渗融合,造成其错综复杂又丰富多彩的具体形态。
15.审美心理结构的应对方式——同化与顺应
(1)定义
①同化:接受者总是把具体文学作品整合到他原先就存在的审美心理结构之中,当作品的信息与结构相一致时,审美心理结构就得到强化与巩固。
②顺应:接受者的审美心理结构与具体文学作品中的新因素发生严重的不一致,只能通过自我转换来适应作品的新情况,作品对原有审美心理结构起改变与更新的作用。
(2)关系
在审美心理结构的动态过程中,同化与顺应是双向运动的建构关系。也就是说,同化与顺应互相包容、互相转换。双向建构的结果,接受者的审美心理结构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趋于丰富,不断演进。
16.召唤结构
(1)提出:接受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德国的伊瑟尔。
(2)定义:留有不确定性和空白点需要接受者将其具体化的文学作品本身。作品的“空白点”主要指内容上的某些空缺。
(3)波兰哲学家英加登认为文学作品中必然具有许多“不确定点”,这种不确定性有待于读者在阅读中予以具体确定。
17.接受者的创造性阅读与理解
(1)作品形象的具体化。接受者对作品形象的再现、补充、丰富与改造。
(2)作品情感的再度体验。接受者将作品中的人物情感与作者情感转化为自己的具体情感。
(3)作品意义的“合理误读”。接受者对作品含义的创造性理解与主观评价。
18.审美效果:接受者在审美体验的高潮阶段或实现阶段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一系列心理效应与最终成果。
19.审美理想:人们在自己民族的审美文化氛围里形成的、由个人的审美体验和人格境界所肯定的关于美的观念尺度和规范形式。
20.审美效果与文学接受的关系
(1)审美效果首先与接受者的阅读动机和审美需要密切相关。
(2)其次,接受者的审美效果又与接受客体即文学作品的社会功能相联系。
21.审美效果的具体表现
(1)精神的享受与愉悦感的获得。无论接受者是否意识到,精神享受与愉悦获得都是他潜在的、首要的阅读动机。
(2)情感的宣泄、补偿与升华。文学接受是一种强烈的情感体验活动,接受者会依据自己的情感需要与受文学作品的感染程度而产生种种情感变化与反应,其主要方式就是宣泄与补偿。
(3)认识空间的拓展。接受者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开拓视野,增长知识,认识人生,提高观察生活、理解现实的能力。
(4)人格境界的提高。接受者阅读文学作品,不仅是情感体验与认识成长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思想上受熏陶、受教益的过程。
(5)审美能力的提高。
URL: https://m.zj.zikaoguo.com/tiku/mianfeitimu/3274.html
文章来源:http://m.zj.zikaoguo.com/tiku/mianfeitimu/3274.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自考东培题库
浙江自考网,为浙江自考考生提供专业免费的自学考试资讯、提供浙江自考本科官网报名入口、、自考本科、自考大专的考前辅导培训,提供便捷的自考成绩查询、自考院校、自考专业等等丰富的自考资讯,同时,也为广大参加浙江自考的考生提供丰富的自考学习资料。
我们努力为全国自考考生编撰整理了全专业的自考练习题库,提供浙江甚至全国所有院校专业的在线题库练习和自考课程。该小程序免费练习,不需要安装,每个自考学员都可免费使用,并且在线自考课程仅售¥38元/科。